三亚拟建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保护“海洋精灵”
时间:2017-08-14


  海南日报10日头版独家报道了大群海豚畅游在三亚近海海域的消息,引起中央多家媒体的关注及网友热议。记者11日获悉,三亚有关部门将在西南海域开设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,旨在更好地保护这些“海洋精灵”。

  据悉,这一段视频记录下的是南海地区常见的长吻飞旋海豚,一种非常活跃、喜欢集群行动的海豚物种。亲眼见到这欣喜一刻的,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(中科院深海所)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成员。

  “在我们海上考察中,多次见到过海豚出没,但这次是群体规模较大的一次。”该团队带头人、海豚研究专家李松海博士透露,海豚群出没在海南岛近海包括三亚海域,从生态学角度讲属正常现象。南海包括海南岛周边海域是海洋哺乳动物的天然家园,早在人类到来之前就已在此繁衍生息。从历史资料来看,南海海域包括海南岛周边海域,海洋哺乳动物资源较为丰富,有过记录的鲸豚动物物种30多种。

  记者查阅往年的媒体报道了解到,近两年来,在我省三亚、儋州洋浦、文昌等市县的近海海域,就有渔民、网友目击过成群海豚浪间跳跃的情形。“海豚喜欢在近海捕食一些小鱼小虾和软体动物。”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洋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维认为,海南今年5月至8月中旬采取的休渔措施,让周边海域渔业资源得到涵养,丰富的饵料也许是吸引海豚徘徊于近海的原因。

  本报独家报道刊出后,新媒体阅读量迅速破万,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:“对海豚有种发自内心的喜爱”“蓝色的大海配上一大群海豚,美极了!”“再一次深刻感受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。”

  “通过这次记录,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照片、视频以及声学数据,采集了海洋哺乳动物物种在三亚海域的组成、规模、分布规律、发声特征等生态学和行为学基础数据,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研究。”李松海说,下一步,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将在资金充足情况下,对海南岛近海海域(离岸100公里范围内)执行周期性的的鲸豚类海上科学考察,为海南海洋生态和珍稀海洋哺乳动物资源的保护及保护性开发(如发展赏鲸生态旅游业)提供基础数据。

  三亚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段德玉透露,该市计划在三亚西南海域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,以更好保护海豚及栖息地环境。

  据了解,自2009年起,三亚在东部海棠湾、南部三亚湾、西部红塘湾等地建设海洋牧场,实施人工鱼礁投放和鱼苗增殖流放,涵养生物资源,同时从近两年开始实行,禁止3海里内海洋捕捞作业活动,进一步保护了三亚近海的生物资源,有效呵护了海洋生态环境。

来源:海南日报

微信扫一扫